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公布2023年广西“最美乡村教师”名单,全区共有30人获此殊荣,贵港市桂平市金田镇第三初级中学教师梁俏和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寄宿制民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廖国春名列其中。
梁俏:用爱与责任书写乡村教育的美丽诗篇
2008年,梁俏怀着满腔热情,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所离她家100多公里的桂平市金田镇第三初级中学任教。初到学校时,她与两名女老师一起住在10平方米的瓦房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一名党员,梁俏没有放弃,她把艰苦的生活看作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十多年来,她默默扎根乡村学校,用最简单的教学工具传授着学科知识。
2013年,梁俏参加在南宁举办的“绿城之春”教师技能比赛观摩课时发现,城市学校的课堂和农村学校的课堂很不一样:农村学校的教学还是老一套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观摩学习后,她决定把城市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模式带回去。回校后,她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主动发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经过大胆尝试、反复研究、不断实践,她逐渐摸索出了适合农村学校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模式。课改使课堂变活了,变有趣了,老师更亲切了,学生由部分参与变成全体参与,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由独立学习式向合作探究式转变,课堂变成“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高效课堂。
经过课程改革,梁俏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考成绩都获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教学成果奖。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她主持关于“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课题,获得桂平市科研课题一等奖。她撰写关于“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几篇论文也获得桂平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梁俏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她常与学生们谈心,和他们交朋友,尽力给予学生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她所教班级中曾经有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房子是借住其大伯家的,其家里共有4个孩子在读书,母亲体弱多病,全靠父亲一个人外出打工维持生活。该学生本打算八年级结束后就放弃学业去外地打工,当她得知这个消息后,多次入户家访,耐心引导,并和学生承诺:“只要你有困难,就来找我。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最终学生同意回校继续完成学业。在她的关心和帮助下,学生找回了自信,重燃学习热情,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重点高中……她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和赞扬,学生们称她为“最亲爱的老师”,家长们感激地说:“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我们放心。”
作为年级备课组组长,梁俏热心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有计划地有效组织数学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上课—听课—研讨”,特别对新调入学校的教师积极跟踪听课和及时予以点评,数学组团队在她的带领下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她指导多位老师成功运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模式到教学课题实践中,其中经她指导的郭老师运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模式在市“同课异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蒙老师在市优质课中荣获一等奖。她坚持每年帮扶指导青年教师,至今受帮扶的教师中已有3人获得了中学高级职称、25人获得了中级职称、3人成为了桂平市C类骨干教师、21人成为了学科骨干教师。
她扎根乡村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的职责和担当。她立德树人,勇做课改先锋,关爱学生,精心班级管理,热心培养青年教师,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示范引领作用。她默默耕耘,用爱与责任书写着乡村教育的美丽诗篇。她先后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模范教师、贵港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教师、贵港市优秀班主任、贵港市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
廖国春——许身乡村教育心不悔
“许身乡村教育心不悔”,这是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寄宿制民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廖国春在乡村教育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27个春秋的真实写照。
1997年7月,廖国春从贵港市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家乡——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寄宿制民族小学任教,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学校管理等工作。他在乡村学校默默地耕耘,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党支部书记、校长,为乡村教育倾心血、献才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称赞,他先后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贵港市优秀乡村教师”“港北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廖国春从小立志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面貌,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时,他以超过贵港高中录取分数线四十多分的成绩毅然报读贵港市师范学校。1997年,廖国春毕业回到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任教。奇石乡是偏远山区,又是革命老区,办学条件相对较落后,廖国春深深扎根偏远山区,目送一波又一波并肩作战的同志离开,他坚定不移,并以“山里人”自称,以“乡村学校同样可以实现梦想”来勉励自己和同伴们,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永久牌校长”。
2012年9月,廖国春担任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寄宿制民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职务。当时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只有一栋破旧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宿舍全是低矮的瓦房,没有运动场,只有烂泥草坪。为了改善落后的办学条件,廖国春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教职工公租房、运动场,按配备标准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建成了校内游泳池,实现了空调班班通,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在改善硬件的同时,廖国春创新办学特色,提出“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口号,树立“和美教育”教育理念,打造“书香壮韵”特色校园文化,把学校建成一所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学校,树立农村教育品牌。
廖国春带领老师们开展《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并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为契机,先后建成“和美书苑”民族书吧、民族文化长廊、民俗陈列室、民族书法教室等。
如今,在校园可以看到一幅幅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画面:师生们的民族工艺、绘画作品点缀着校园;课堂上,学生们沉浸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知识的海洋;音乐课,学生们娴熟地弹奏各种民族乐器;操场上,学生们欢快地跳起竹竿舞,轻盈的绣球划出优美的弧线……
“学校是一个很特殊的单位,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岗位,教育的特殊性还在于这个岗位的感情投入往往大于技术投入。” 廖国春作为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和校长,更像一位温情的大哥,对身边教师以家人般的关爱,予老师所求,急老师所急。在教学方面,他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带领老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主动承担指导培养年轻教师的重任,引领老师专业成长。
港北区奇石乡寄宿制民族小学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只有放假和周末才能回家,以致亲情的缺失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拦路虎。“学校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同学就是他们的兄弟姐妹。”廖国春坚持每天巡视宿舍,冷冬早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来到学生宿舍督促孩子们按时起床并带领孩子们晨跑,锻炼身体;孩子们生病了,他带孩子们到医院打针拿药。寒暑假是许多老师难得的休闲时光,廖国春挨家挨户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假期里的学习生活,与难得回一次家的家长们交流孩子的成长教育,宣传国家政策法规,让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父母总能非常放心地将孩子们送到学校来。他无私奉献,托举了一茬又一茬学子展翅高飞,被学生亲切地称呼为“校长爸爸!”
廖国春同志27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学校,坚守大山教育事业,诠释教书育人宗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一名乡村优秀教师的朴实风采。他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也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港北区奇石乡寄宿制民族小学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广西第一批绿色学校”“贵港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优秀学校”等称号。
廖国春个人于2018年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1年获评为贵港市优秀乡村教师、2022年获得享受贵港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2022年12月获贵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记功”奖励;此外,他还光荣当选为中共贵港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政协贵港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第十八届人大代表。2022年11月,他以火炬手的身份为全区第十届运动会增添光彩。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