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荣誉展示

全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展示丨桂平市教育局:铸牢以德育人基石 深化协同共育机制

2024-04-22 11:30     来源:贵港市教育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面向全区遴选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40个,并形成《2023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汇编》。贵港市教育系统有贵港市教育局《以“五个先锋”工程 推动学校党建与教育发展融合互促》和《发挥“六个优势”打造专门教育新模式》、桂平市教育局《铸牢以德育人基石  深化协同共育机制》、覃塘区教育局《多措并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4个案例入选。

近年来,贵港市聚焦战略支点,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今天,一起来看看入选自治区教育厅《2023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之一的《铸牢以德育人基石  深化协同共育机制》案例。 

                         铸牢以德育人基石  深化协同共育机制

                               贵港市桂平市教育局

近年来,桂平市坚持以德育人,狠抓德育体系建设,完善协同共育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桂平市浔州高中、桂平市一中被评为自治区中小学德育示范校,西山镇中心小学、下湾镇中心小学等7所学校被评为贵港市中小学德育示范校,2022年桂平市被评为自治区中小学家庭教育示范区。以德促发展,2023年,桂平市教育系统获得不少荣誉,其中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39项,贵港级75项。

一、打造高质量思政队伍

(一)用好党团队组织力量。完善党建带团建队建机制,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积极开展“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00多场,红领巾宣讲1500多场,获评自治区级、贵港级、桂平市级“五四红旗团委”等先进集体155个、先进个人694名。

(二)建好班主任核心力量。分层分类对全市班主任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育人能力。把班主任队伍打造成学生的思想引导员、心理疏导员、学业辅导员、生活指导员。评选出年度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250多名,激励班主任主动担当作为。

(三)充实思政课教师力量。近几年,累计补充思想政治教师189人,现有思政教师1790人。成立了百名思政课讲师团,深入学校授课300多场。桂平市二中等3所学校入选贵港市思政课程示范校创建校。

(四)发挥校内外德育力量。积极构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协同育人机制,开展“三百名师”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累计举办“百名法律专家”“百名心理专家”“百名游泳专家”进校园大宣讲活动300多场,直接受益人数为20多万人次,实现毒品预防教育、法治教育、防溺水宣传教育等警示教育途径多样化,拓宽学校德育的渠道。

二、建设全方位德育课堂

(一)突出抓好红色文化教育。利用桂平本地的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推动红色故事入脑入心。学习英雄故事,大力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师生到西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如今,广西第一位共产党员黄日葵,隐姓埋名30年潜地弹道式导弹水下发射装置总工程师魏乃文等人的事迹家喻户晓。

(二)突出抓好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利用岁时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结合“三月三”传统节假日活动,开展450多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全市性的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活动连续4年,从不间断,得到自治区教育厅的好评,2023年首次采用网络直播,70多万人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比赛。

(三)突出抓好劳动实践教育。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并成功举办首届桂平市2023年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金桂田园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被评为省级劳动基地,逸夫实验小学、西山镇中心小学、长安工业园区小学获评为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

(四)突出抓好社会实践服务。根据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需求,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万名教师进万家”等志愿活动363项,参与活动的青年师生超10万人次,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人

(一)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常态化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评选活动。坚持五育并举,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桂平市荣获各级文明校园称号的学校共有35所,其中西山镇中心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二)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2023年12月,举办了全市中小学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6个乡镇开展27场讲座,本地心理骨干教师结合桂平市家庭教育现状分析等形式,帮助家长从思想到行为重视家庭教育。讲座科普了抑郁症知识,做到有效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

(三)拓展部门社会资源。联合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发挥正能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