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发文背景
义务教育是国民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引导各地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推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和自治区提出,到2035年,全国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10月,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各市、县制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
为了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有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政府根据我市实际,印发了《贵港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02 主要依据
《规划》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一是《义务教育法》;二是教育部制定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
03 目标任务设定
该文件明确了我市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各级政府责任。设定的目标是国家要求。我市各县(市、区)教育发展基础不同,按照整体规划、分区域达标的原则,制定各县(市、区)达标时间。设定的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国家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也是我市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04主要内容
(一)发展目标。
到2035年,全市各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全市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具体目标是:
2022年,覃塘区通过自治区级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已列入全区第一批试点县);到2030年,港北区、港南区、平南县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到2033年,桂平市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通过自治区验收评估后申请国家评估)。
(二)主要任务。
结合我市实际,对照国家评估标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了四个方面任务共18项措施。
1.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与建设。
一是优化学校布局。按程序有计划撤并规模过小、教育质量较差的小学教学点和初中学校。在各乡镇或大行政村建设寄宿制小学或在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小学增加寄宿班,新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
二是按照标准建设新学校。新建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学校(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办学校规模在2000人以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在2500人下,严禁产生新的大校额学校、大班额。
三是消除大班额及大规模学校。到2022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班额原则上分别控制在每班55人以下。2023-2025年全面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到2030年,全市小学、初中班额达标(小学班额45人,初中班额50人)。逐步消减现有的大规模学校。
四是实施校舍对标提质工程。根据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制定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生均体育场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及网络多媒体教室等达标实施方案。对不达标的学校加以改造建设。从2022年开始每年推进15%以上学校达标。
五是共建共享课程教学资源。2025年实现100%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学习空间、班级空间和机构平台。
2.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保障程度。
一是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入。市、县(市、区)财政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即: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城乡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为650元,初中统一为850元(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6000年/人·年,不足100名学生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班主任等补贴。县(市、区)按不低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县域内所有学校(含属地内市直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二是优先补足配齐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依据编制标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调配农村初中、完小与小规模学校教师力量,实行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等管理机制。在乡镇中心小学设立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学科老师集中统筹使用机制,推进“大课表”制和专任教师多校任教的走教方式,切实解决村级小学因教师配套不齐而不能开足开齐课程问题。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5年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鼓励支持小学、初中教师分别参加专科、本科进修,提高学历。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逐步提高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逐年加大体育、美术、音乐教师招聘数量,逐步解决结构性缺编。
四是配齐充实教学仪器设备。分别按照不低于小学生均2000元、初中生均2500元标准,为未达标学校制定实验室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充实方案,逐步推进达标。2030年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国家标准。
3.统筹发展素质教育。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创建文明校园,营造教书育人良好环境。
二是强化学校管理。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领导。着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应急逃生技能。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健全控辍保学机制,确保学生不失学辍学。
三规范招生行为。所有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统一笔试或统一知识性考试,不得设置重点班。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
四是推进城乡协同共建。继续推进学区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校校结对帮扶、合作办学模式,促进薄弱学校品质提升。坚持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及支教制度。坚持强校带弱校,努力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
五是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双减”规定。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压减培训机构数量,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
六是落实特殊群体儿童关爱保护。扩大特殊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发挥乡(镇、街道办)级政府和村(居)委会作用,督促外出务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进一步完善资助就学制度,确保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4.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一是开展质量和均衡发展监测。组织义务教育学生参加数学等9个学科的教育质量监测,监测科目的学生学业水平要求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二是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全市优质均衡发展主要差距台账,实行销账管理,加快推进每所学校达到国家评估标准。
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
解读机关:贵港市教育局
解读人:项晓
联系电话:0775-4573029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